车队抵达,四大展馆瞬间将新生们带入流光溢彩的科技世界。车身如刀锋的概念跑车、座舱自动调节的新能源旗舰、自主规划路径的无人驾驶平台,前沿科技的浪潮扑面而来。
在智驾体验区,新生们触摸到科技的温度。L4级自动驾驶测试舱内,方向盘自主旋转,座舱实时调节包裹角度,一位新生紧握扶手,惊叹道:“仿佛被有生命体的金属拥抱!”这些真实可触的科技结晶,悄然将训练营的纪律锤炼与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紧密联结。
红旗展台前,成为此行精神的凝聚点。屏幕前的纪录片展示着1978年手工绘制的图纸,发黄的纸页上,记录着我国首款自主研发V8发动机诞生的艰辛历程。“当年没有数控机床,精度全靠千分表与双手感知。”这段筚路蓝缕的创业史,让新生们屏息凝神。当纪录片提及关键部件曾遭国外封锁时,人群中响起叹息,也点燃了无声的决心。
临行前,全体新生在红旗展台前庄重合影,镜头定格下年轻的面庞与象征自主创新的红旗同框。这不仅是一次参观的留念,更是对前辈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”精神的集体致敬,是对接过“科技自立自强”历史接力棒的无声宣誓!他们纪念的是那段在简陋条件下创造奇迹的峥嵘岁月,感悟的是肩头沉甸甸的传承之责与报国之志。
视频来源:城市速递微博官方
今日,长春电视台《城市速递》栏目组在汽博会现场特别采访了我校师生!镜头里,同学们兴奋地分享着近距离接触前沿汽车科技的见闻,一张张求知的脸庞写满对科技的向往;带队老师也结合研学目标,介绍了本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开阔视野,让课本知识与产业发展“同频共振”。
返程大巴启动,展馆穹顶下车灯如星河流转。车厢内一片沉静,学生们凝视窗外,指尖或许仍在回味虚拟方向盘的触感。汽修专业的一位新生在备忘录中写道:“车展中的全铝车身轻量化工艺,竟与教官教导的‘高效行动’理念相通,消除冗余,方能敏捷前行。”
当车队驶回校园,训练营的钢铁纪律已被科技之光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意义。车身钢板映照过被褥的棱角,精密零件印证着队列的严谨,而红旗前的合影,则铭刻下薪火相传的誓言。这场研学,不仅点燃了年轻胸膛中的科技星火,更淬炼了这星火的底色。那是用纪律锻造的坚韧,用协作凝聚的力量,用报国理想熔铸的赤诚。这簇星火,将在时间的沉淀与持续的磨砺中愈发炽烈。